为什么写这个东西?
可能年过30,从生理角度人就开始慢慢衰老,当看到一个个年轻人正在经历我当年经历过的那些事情,痛苦于同样的痛苦,迷茫于类似的迷茫,就想说些事情,算是给自己过去的一个总结,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借此抛去以前的包袱。继续往前走的时候能轻装上阵。
从哪里开始呢?先总结下论坛里常见的问题。
我这么累,希望在哪里?
技术人员有哪些发展方向,每个方向的前景和钱景如何?
怎么才能进外企?
怎样才能得到晋升?需要什么样的能力?
如何写简历?
如何面试?
跳槽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寻找把握机会
etc
我远非成功人士,也非技术大牛,只是因为和猎头交流的过程中,痛感中国职场年轻人对职业规划的缺乏甚至麻木,甚至演变成一种普遍的抱怨,而这种心态除了恶心自己、弄坏别人的心情外,对改变自身处境毫无帮助。
于是,这,就当作一个走过很多弯路的人的教训和经验分享吧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–华丽的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时间:2001年3月
地点:上海
人物:我,男,22岁,不高不帅
求职意向:IT?软件开发
人物背景:内地非重点院校,机械专业
天气:比较燥热
心情:激动
求职:成功
职业规划:失败
话说当年,因为看了一部“将爱情进行到底”,就莫名喜欢上了上海。因为看了部台湾人写的宝蓝C++和微软VC++争霸记,就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投入IT业。
于是放弃了学校的招聘会,一番寻寻觅觅,网上的技术论坛四处留求职帖子(当时51Job啥的还刚起步),终于看到有人留言要人,QQ沟通后,约定时间去上海面试。当时的小算盘是,如果这个公司不行,就继续在上海参加招聘会。
于是,一个燥热的下午,我来到了上海,将行李放在老乡宿舍后,就给那个人打了个电话。对方很热情的福建口音,听说我到了,跟我说:“你在复旦门口等我,我马上驱车过来”。
当时心情那个激动啊,心目中这个公司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。NND,我这样个小兵,人家经理都要开车过来接我,如果成了的话,以后一定要好好干。
在复旦门后晒了半个小时的太阳,坐等右等,奔驰,宝马跑过去不少,帕萨特进进出出,可面对我火辣辣的目光,就没一辆车停下来。
终于,我接到了电话:“你在哪儿啊?”。我四处回头,复旦门口没有停车嘛。“我穿白色衬衣”,那人接着说道。我又一看,另一头是有个穿白衬衣的老兄,不过旁边停的不是四个轮的汽车,是个破旧的自行车。
暗号对上了,就坐上了他的自行车,骑向一个偏僻的方向。
后来才知道,这个老兄普通话不太好,把“骑车”说成了“驱车”。
自行车左拐右拐,来到了一个很偏僻的,有点像快递仓库的地方。周围都是2层楼的平房,似乎都是些小工厂小作坊。具体的路名我已经忘记了,应该是复旦后面一个偏僻的小马路。
当时心里有些打鼓,不过既然来了,也就试一次吧。当时胆子比较大,也没听到过劫钱劫色的事情,现在估计就要犹豫了。
上了二楼,两个房间,都是毛坯房唰了下粉的那种。外间3个人在写程序,进来的时候只是看了我一眼。里间类似小办公室,也是2个人,条件稍微好点,至少有个饮水机。
于是面试正式开始,看上去一个负责技术的人递给我一份卷子,开始做题。
题目的具体内容都忘记了,模糊的印象是VC编程内容,难度应该不大。
做完后,在外面无聊的坐了几分钟,几个人在里面讨论。心里忐忑,第一次有将命运交给别人决定的感觉。
过了没多久,门开了,让我进去,里面3个人,暂时编号A,B,C吧。
A:就是接我的自行车男,后来知道他就是所谓的经理。
B:高个,看上去比较严肃。后来知道是负责一般管理的。
C:不高,比较瘦。也是后来知道是技术核心。
当我正式进去后,B和C慢慢的有了些暗地里的冲突,最终导致了C的离职。
现在看来,不同的性格,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走向。这些人,包括外面的两个程序员,我后来还一直保持着联系。现在回想起来,总是感慨万分。
回到面试的问题。很简单,主要是问我做过哪些项目,会哪些开发工具。
可能他们要求也不高的原因,大概聊了下后,当场决定要了我,每月工资1.8K,试用期1.2K,没有奖金,没有4金。我也很爽快的答应了,因为当时连续的求职受挫也非常大的打击了我的自信心。
现在可以介绍下这个公司的基本情况,A其实是复旦的一个在读博士,嘴巴非常厉害,最擅长的是吃饭的时候讲各种黄色笑话,自己还面不改色。
当时国内某个行业刚刚起步,没啥软件能用。A就拉了一个香港贸易公司的老板(不知道他们是咋认识的),投了点钱,招了几个人,租了个小办公室,做开发。B,C,还有另外两个程序员,就是全部的人马。
因为A的嘴巴太厉害,把当时涉世不深的我讲得心潮澎湃,似乎上市的日期指日可待。于是晕晕乎乎的我就把自己宝贵的第一次就这么便宜的卖了。
虽然现在看来,当时这次的面试问题不值一提,自己的表现也毫无出彩的地方。和其他去华为的同学比,这个薪水待遇也是惨不忍睹,不过好歹这是我第一份工作,还是勉强总结下“成功经验”吧。
1.?定位准确,好公司俺进不去,就先求个能生存的工作吧,其它就顾不上了。
2.?在1能达到的前提下,尽量找成长性强的公司。这个公司绝对符合,虽然当时只是个沾满口水的泡泡,而且泡泡1年多的时间就破了。
3.?我的基本表达能力还可以,回答问题的时候,能够1,2,3,4的一条条讲清楚。当时面试了其它几个公司,对我这点的评价都还可以。
失败的地方,
1.?穷,真的穷。后来上班的时候,全部月光,第一年过年回家还是找同学借了500块,不然路费都没有。
2.?不稳定。小公司的通病。和上面的第二点很难平衡。这个只能看运气了。
3.?因为不稳定,太小,所以机会真的很有限。夹在B和C的明争暗斗中,真的很受伤啊。
面试结束,我走出那栋小楼。太阳还是那么耀眼,路上几辆卡车跑过,卷起一股混杂着霉味的尘土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上海,我胡汉三来了。
在正式开始介绍我的小公司打工生涯之前,还是简单介绍下我当时参加的几个面试吧。
1.?台湾鼎新,似乎是在上海参加招聘会投的简历。做ERP的,不过我是一窍不通。面试地点是在衡山路那里,一个很雅静的小楼,上百个人一起做题。题目分2部分,第一部分是各种逻辑推理,思维训练,第二部分是ERP的基础知识。前者我自我感觉做的很好,后者做的狗屁不通。所以也没报啥希望。只是后来在回学校的火车上,接到他们的电话,说让我过段时间再去面试。可惜当时来趟上海代价太大了,我就直接放弃了。
2.?一个电子类的公司,去了后才知道要招销售。地点在复兴中路那里,也是个小洋楼。可惜基本工资只有800,不保吃住,俺咋活啊。
3.?一个做呼叫中心的小公司,跟老板相谈甚欢,也说要我,工资1.5K。就是这个老板说我逻辑清楚的。他让我回到学校后考虑一下,如果要去的话,给他个电话。可惜俺回学校就忙着最后半年的happy了,直到有一天接到个陌生人的电话,说是某某某,问我考虑的怎样了,我才想起这个事情。这也是我学到的做人的第一课,要守信用,讲礼貌。这里向这个老板说声迟到的对不起,相信你的公司也已经发展壮大了,祝福你。
还有一些就不说了。
看到这里,大家是不是觉得挺好笑,我开始口口声声讲的职业规划呢?
这里不得不说下不好意思了,初次求职这嘎达事情,就像女人的第一次,总是那么误打误撞,当然更少不了必要的花言巧语,以及无限憧憬,往往是还没搞清楚自己爱的是谁,就已经给出去了。等发现真爱的时候,才真正发现第一次的宝贵,可惜往往已经是无法改变了,只留下满心的痛楚。
不过也不要太灰心,只要没有娃儿,一般还是可以争取下的。工作也是如此,第一份工作往往是误打误撞,就像我一样,混个温饱而已。没关系,慢慢来吧。
工作搞定,开始happy。
3月到6月底,几个月最放纵最快乐的时光就这样开始了。
大家应该都有过那样的经历,三天两头喝酒,对MM吹口哨,整天踢球,学校里谁都不怕,底气都特别足,老子都大四了,谁怕谁啊。
甚至有一次,我回寝室的时候发现一个人都没有,问别人才知道那些兄弟都因为踢球打架被抓到派出所了,赶快飞奔过去救人。
呵呵,这些兄弟现在都混得不错。当年打架最凶的那个,后来去做军火生意了,亚非拉都是他的世界,最近电视里利比亚动乱,还能时不时的看到他们的产品。学历最高的已经博士后了,虽然当年成绩真的很一般。至于那个长得最娃娃脸的,后来参军了,前两年就已经官拜营职,记得前几年台湾公投闹得最凶的时候,去找他玩,他正一脸凶相的对一帮新兵蛋子训话,“同志们,打过去,XYX是我的,谁都不许跟我抢!”?(XYX是当年台湾很红的一个女明星,也是我们寝室YY的对象),这也算假公济私吧。
但这也是个伤感的季节。有和MM分手的,弄得租的房子一地TT的。更多的人,是把自己一辈子的泪都洒在了站台上。以至于最后几天的时候,都开始逃避送人,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火车开动那刹那胸口被猛击,眼泪无法控制的感觉。
直到6月30号的那天,我一个人收拾好行李,没有通知一个同班同学,就叫上一个比我高一届的哥们(这兄弟也是一个猛将,前两年去驰骋埃及,开拓电讯市场去了,有空也讲讲他的故事),两个人坐上公交,平静的看着这个我生活了4年却并不那么熟悉的城市,心里默默的说着再见:别了,我的激情燃烧的岁月,别了,这个记载我很多第一次的美丽校园,充满生活情趣的城市。
在上海其实我并不孤单,因为当时全班1/3的同学都签了上海的单位。不过他们都是找的国企,一般差不多8,9月才去报到,而且行李可以从学校直接打包邮到单位。而我因为找的是私企,一毕业就直接过去了,所以30号那天,没有一个同行的人。
但当我到上海的时候,一个人已经在站台上等我了,他就是葛君,一个比我高一届,其它院系的同学。他当时签约了上海的一个设计院,也正处于迷茫的时期,白天在单位打游戏,晚上在宿舍上网泡MM。当然,人家后来就做的很成功了,很好的单位,也有自己的公司。我们一直到现在,都还保持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,以后应该有机会再讲到他。
讲到第一份工作,自然要给应届毕业生一点建议。
其实这不是我的初衷,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,是给那些工作了3,5年,正进入迷茫期或已经进入迷茫期的人看的。
至于应届毕业生,我想,你们需要的是一点信心,一点鼓励。
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,俺也一样。文凭很重要,但也仅仅是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重要。
我周围有太多一般学校,甚至专科毕业的,现在混得非常好的例子。当然,他们身上都有些良好的品质,我以后会慢慢提到。
所以,给你们的建议是,注意思考,不断的思考,要不断盯着更高的目标。踏错第一步并不可怕,年轻,有资本浪费一点时间。怕的是一直走错路,而自己还不知不觉,一直等到30岁了快无路可走了才思考这些问题,那就很难再纠正了。
引用?24?楼?focus?的回复:
马克一个。
故事有点太长。
能否只捡重要的事件说?
不是针对你,只是恰好碰到了,而且来得这么早,所以感叹一下。
你这个请求,其实是个典型的IT式含糊请求。
哪些事情是你所谓的“重要的事件”??比如LS的兄弟,就觉得泡MM的事情比较重要。你这种提问方式,会让人觉得无法回答。
别小看提问。提问是一种最基本的沟通技巧。
提出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方式,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、逻辑思维能力等很多东西的。从你的提问,我没看到这方面的能力。这也是很多IT人的能力欠缺点,写程序很有逻辑,但与人沟通时,却无法抓住重点,表达及提问毫无逻辑。
大家接下来还是可以尽情提问的,我只是以这个例子为引子,告诉大家如何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看待问题。至于沟通技能的问题,以后会慢慢讲到。
第一次跳槽发生在2002年3月。
先废话感叹一句,三月,真是个跳槽的黄金季节,至少对我而言是的。这个时间点,奖金该拿的也拿到手了。再加上被那春暖花开的气息一熏,有想法的人都开始蠢蠢欲动了。
于是,2002年3月,我跳了,2006年三月,我又跳了,2009年3月,俺再次跳了。甚至2002年和2009年到新公司报道的时间都是同一天,真是巧啊。
回到2002年2月。
上海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什么是石库门。
现在的新天地,还有什么什么里,都已经变成了高档消费情趣生活的代名词,可是2002年的那个春节,我却实实在在的没有感受到那种浪漫,虽然我住的石库门从外面看上去也是充满了海派风情。
那个春节,对我是格外艰难的1年。第一份工作转正后只有1.8K,每个月房租450,加上电话费,通信费,交通费,伙食费,每个月都入不敷出。当我交了下一季度的房租后,甚至春节回老家的钱都不够,只好厚着脸皮找当时在站台上欢迎我来上海的葛君借了800。。
往事不堪回首啊。
当时住的地方最近的地铁就是二号线南京东路站,每次出站,当和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游客擦肩而过,花花绿绿的霓虹灯透过眼镜镜片闪烁时,我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,我在哪里,这里是不是属于我。。
不过我没有太多时间考虑,咕咕叫的肚子总会很快把我拉回现实。
现实的上海是南京路旁边低矮的老房子,总是因为被遮挡而若隐若现的路灯。这种转变往往就发生在你从南京路往旁边小巷拐个弯的瞬间。
现在回想起来,我反而觉得这幕蛮温馨的,冬天的夜晚,走在几十年没什么变化的小巷子里,周围小店昏黄的灯光,偶尔飘出电视里不知名电视剧的对白,以及锅铲碰撞的声音。在寒冷中愈发觉得“小窝”的温馨。
春节前后1个月,我总共吃了2个月的蛋炒饭。当时的GF,现在的LP,每天打电话给我,问我吃的什么,从周1到周5,有3天的时间我的答案都是标准的蛋炒饭,我告诉她蛋炒饭是我的最爱,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夜晚,蛋炒饭特别香。于是在我春节后回上海的第一天,GL说给我惊喜,当她端出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时,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,只有我知道,这份眼泪,不仅仅是因为感动。
这种对归属感的思考困扰了我很久。
当时一个高年级的师兄告诉我,同样是2002年的冬天,他春节后回到上海。天很黑,从火车站出来,坐上轻轨三号线后,随着轻轨在一栋栋高楼间穿梭,看着一个个房间温暖的灯光,在那种冬天特有的淡淡抑郁中,他也在问自己,上海到底是不是属于他。当时他是销售,年轻的销售,四处跑单,辛苦只有自己知道。
唉,上海啊上海。
上周和这个师兄吃饭,当年的小销售,现在已经是一个国内大型企业的华东区销售老大,我故意问起了这个问题,他没有回答,只是看了看坐在旁边的美丽的上海太太,回头对我笑了笑。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话说2002年春节我贫困潦倒,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收入确实不高,小公司没有任何福利,上班打卡,请假扣钱,春节当然也不用指望任何额外的奖金。另一方面是因为爱情甜蜜的代价,虽然GF没有任何物质要求,但是偶尔吃吃饭,送点花,以我当时的收入,都已经受不了了。
最重要的原因是,我最开始入职时吹给我的泡泡已经破了,香港老板和复旦博士的频频秘密谈话,办公地点的一再变化,让当时毫无政治敏感性的我也搞到了一丝寒意。
于是,我开始在网上找工作了。
先在51job上申请了个账号,然后下班了就去网吧四处搜索,也没有准备任何简历,就是简单的用记事本写了几条工作经验和用过的开发工具。
当时对求职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方向,所以没有盲目的发简历,可能最多发了5份吧。
而且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安排,有一个日本公司,不知道为什么,没有任何理由,我发简历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公司会叫我去面试。后来果真如此,而且我果然成功被录取。
在这个公司里,我认识了一批直到现在还对我的生活发挥影响的朋友。而第一份工作的几个同事,因为各种原因,联系已经慢慢的淡了。